地產商紛紛分拆地產業務,也許對長期淡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打氣信號。儘管坊間能輕易找出九萬個理由為地產商辯解,例如什麼釋放價值,減低折讓云云,但我認為賣方在出售時通常只得一個合理原因──「啱價」。
經過連串打擊樓市炒賣的措施,買賣雙方已進入了長期的拉鋸戰,成交冰封,耐心等待着息魔的重臨。
日前拜讀周顯大師一篇談論股品的文章,令我想起兩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一個是關於畀貼士的,而另一個則是關於聽貼士的。
話 說我向來很少畀貼士。不是吝嗇,而是費事害人。假如貼士最終成了山埃,那就不用多說了。最慘的是即使貼士有幸言中,很多時候朋友還是要輸錢收場的。在一些 大升的股票身上沒頭沒腦的輸錢,相信大家都經歷過不少。最近就有朋友跟我訴苦說,不明白為何總是在騰訊(700)身上輸錢。是的,在一隻十年升了數十倍的 股票上輸錢(不是指沽空)。股票就是一件那麼神奇的事。
之不過,假如有朋友口痕問起,我還是樂於應酬的。最近便有位好朋友問到,於是我給了他一個號碼。
朋友隨即反問:有幾多上升空間先?上望幾多?咩位止賺……一連串問題質問我。
我心裏納悶:喂,不如直接存錢入你的銀行戶口啦?然後我沒聲好氣的走了。
畀貼士果真是一件大苦差呢!衷心向每日畀貼士的同仁們致敬。
另一件是關於聽貼士的。
又 話說早前因工作認識了一位投資銀行的高層,在閒聊吹水的過程中,他大方地提供了一隻股票貼士當作見面禮。我見他盛意拳拳,便不加思索的買了點旁身。之不過 買入後總覺得渾身不對勁,後來急急沽出了。最近看新聞,驚見這隻股票被指造假,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我心裏當然是連聲的咒罵起來了。還是俗語說得通透:投資 銀行家,信佢一成,雙目失明。
這兩個例子說明我在畀貼士及聽貼士兩方面的股品皆不濟,不夠專業。假如股品即人品,那我只好承認我的人品應該好嘛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