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走,那樣拐,便可以慳兩分鐘囉。吓,我心諗,等你分析完,我都早已食飽走埋。
上到大學,我又認識了一位朋友,叫理論王,他跟我一樣,就讀商學院。理論王之所以能夠稱王,皆因他總能把人間一切事物「理論化」。-ism或-logy,在他眼中,將可附加在世間所有東西的後面,亦正因如此,理論王在商學院可謂如魚得水。
商 學院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把一堆大家本以為是常識的認知,包裝成學術理論來說教。例如,假若一家飯店的老闆看到隔離飯店減價而跟着做,學術界便可把這行 為化身成一套理論,然後再寫上一萬篇論文及加入複雜數學公式來拆解。當然了,商業活動在這些華麗理論還未誕生的千百年以前便早已經在人類世界每天每日的實踐着。
我常常懷疑,著名的畫家及作曲家在創作時其實都沒有想太多。所有故事,甚麼創作心態,背後隱意,全是後世人在通過「嚴謹分析」後,硬貼上去的。如果他們在天有靈,可能都不禁大呼:大佬,搵食啫,使不使咁多理論呀。
之不過,倒還是在加入投資界以後,我才赫然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分析怪及理論王還多着呢。
如果你買入一隻股票,並希望在下周或下月沽出獲利,還說甚麼低息、歐債、美國大選及中國GDP增速放緩呢?還說甚麼把股票看成生意,將自己當作公司的老闆呢?還說甚麼資產負債表,市盈率及現金流呢?分析一輪,拆解一翻。明明是碟西炒飯,何解偏要說成是菜遠牛河呢?
我猜想沒有一位認真的生意人會在業務還未開展以前,便考慮下周要沽出。就如同在未拍拖以前,便想定怎樣分手一樣。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怎可能是痴心情長劍?
股份有買有賣,價格便會波動,為何一定要貼上理由,分析解讀一餐才能罷休?為何偏要轉入牛頭角的角尖搵順嫂?
股市充斥大量分析怪及理論王,硬想把瘋狂行為合理化,將謬誤說成邏輯,歪理變道理。他們希望在催眠別人的同時,催眠自己。
股票投資說來動聽,但又有多少人真的在實踐着呢?賭、斷估、隨機,多麼精準而實在的描述,卻可惜永遠不能擺上枱,直接大聲說出。
話時話,就近日韓國大叔熱爆全球的騎呢歌,有分析指歌曲之所以能夠大熱,是因為歌曲節奏跟人類慢跑後的心跳相近,令人感覺興奮咁話。勁!我即時想起兩位老朋友,分析怪及理論王,原來他們轉行做聲音學專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