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全球又放水

今天的投資者就好像習慣了向父母伸手的二世祖一樣,每當有問題出現,就希望央行出手打救。為求平息民怨,各國央行現在只好充當着黃大仙有求必應的角色,不斷印銀紙開倉派富,雖則大家明白這只不過是在透支未來的繁榮,遲早需要十倍償還。

前日看到某大眾報章的調查指出,現時股民入市的意欲為「零」。我當然能夠理解為何市面上的投資情緒會如此的低迷。悲觀者的確有十萬個看淡的理由。只不過,作為樂觀的股市信徒,即使看着同一塊硬幣,我也看到了十萬個看好理據的那一面。

近期大眾對避險債券的濃厚興趣,更進一步加強了我對股票的樂觀看法,雖則學股神話齋,股票其實也是一種債券,只是沒有固定派息及期限吧了。

剔除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我看到不少優秀的企業其實在風暴過後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例如,最近走訪一家大型的紡織公司,發現它們除了大幅精簡架構以減省成本,令生產更有效率之外,還同時投資新廠房及機械以加大產能,讓公司整體的競爭力大大得到提升。

管理層表示,雖然現在的經營環境與金融海嘯時期一樣差勁(而且沒有轉好迹象),但由於今回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現時公司在任何一個環節,包括財政及營運方面,都要比起當年好得多。

慶 幸自己對經濟課題知識的貧乏,所以從來不太關注宏觀數據(又稱macro嘢),亦因此省回不少腦汁。我真的不知道加印幾百億鈔票或者多購數千億債到底意味 着什麼,但我肯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未來只會愈戰愈勇。他朝一日經濟回暖,這些企業的盈利將會跟隨着其競爭力一樣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當我近日跟從事不同行業的管理人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高管還是偏向樂觀的(與投資者的悲觀相映成趣)。當然,我明白到做生意的人總是有樂觀傾向的,我難以想像每日想着世界快將末日的人能成為一位出色的生意人。

同樣地,我經常懷疑生性悲觀的人其實難以成為股票投資者,因為他們將要把畢生的財富押注在跟他們性格完全相反、天生樂觀的生意人身上。

當大家嘗試把焦點放在各國央行加鹽加醋的行動上,很容易便會迷失方向。央行出招可視為利好因素,也同時可解讀為預示經濟前景不佳的壞消息。假如投資者能把macro嘢統統放埋一邊,將注意力重新投放到企業自身的發展上,便不難發現今天有不少企業極具投資價值。

「話雖如此,但歐債一日未解決,中國還有硬着陸風險的話……」OK! OK!,你所擔心的都有道理。如果你跟我說股市末日,那就好像跟基督徒說佛偈一樣。我認為你所講的都有道理,但我只能答你,我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基督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