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27.6.2012 關係投資法

上周再有上市公司被看空機構發表報告攻擊。今次的主角是一向新聞多多、曝光率奇高的基金愛股恒大(3333),因此可以理解,為何各大行的反應會如此強烈,紛紛衝出來護航。




環繞恒大的故仔本身已經夠多:老闆作風高調、言行出位;公司既搞波,又搞明星(意指從事娛樂相關事業);既傳跟地方官員關係密切,又話與本港大孖沙私交甚篤。它正是我上周提到典型的刺激類股票,集合投行、傳媒以至投資者的萬千寵愛在一身。



報告內提出的質疑,我認為大多有其道理;不過,這些論點幾乎全都是從公開途徑(包括內地報章及財務報表等)所推理出來的。那即是說,理論上,所有投資者應該一早就知道相關訊息。當然,理論歸理論,事實並非如此,原因是,大部分投資者根本從不在乎。



在內地投資,尤其關乎到政府壟斷性資源的敏感行業,如房地產,大家在意的只有兩個字:關係。



關係是一個很神秘的詞語。老外在中國第一個學懂的中文,多數就是guanxi,所有人都知道關係在內地很重要,很重要(值得重複)。



沒有關係,甚麼都做不成。我們好像跟關係很熟悉,但其實又很陌生。說到底,所謂的關係到底又是甚麼呢?



在香港,每當出現不可思議的靈異事件,例如,為何那位女子長得那麼標緻,身旁的男士那麼呆?又或者為何某歌手五音不全還可以出唱片?一句「屋企有錢」,解答完。



同樣在內地,每當有光怪六離的奇事,例如,為何那家公司的毛利會高對手一節?又為何某企業可以在短短數年間從無到有,變成業界龍頭?一句「有關係」,講晒。



關係最弔詭的地方當然就是你永遠都不能證實,也不可以追問下去。「喂,咁敏感,點方便講呀?」。我明,我真的明。所以,大家永遠只能知道某企業有點關係,某主席有些背景,但又不清楚所指的其實是甚麼,即信者得救也。



洪良(946)回水,大家認為公義得以伸張。如果大眾真的因而誤以為監管機構能保障自己而掉以輕心,隨時得不償失。在股票市場,可靠的只有自己。還上了一課:買最好的當然好,買最差的(洪良、雷曼)原來也不太差!



港交所(388)成功購得LME,有關方面高調燒炮仗慶祝,假如以高價搶贏對手也值得高興的話,箇中心思,我想一眾為求限量版到手,而不惜一切一擲千金的闊太最能明白了。小加話因為多人爭所以不會買貴,我的想法剛好相反,因為多人爭,所以不會買平。



當然,港交所貴為香港唯一的獨市大賭場,得天獨厚,就猶如澳門未開放賭權前的澳博。賭王話齋,想窮都難,若果股價因而大跌,反而造就吸納良機。



歐洲的事早已聽膩,連歐國盃也悶戰連場。歐洲的危機,看來已不足為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