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股神破天荒大手掃入科技股IBM的新聞外,最有趣的市場動態,應要數到零售股王周大福正準備以天價上市的消息.
阿梅當然沒有膽量跟財技高手接貨.我更有興趣知道的是,各大投資銀行將怎樣把這個與天比高的估值「合理化」.以現在的市況跟同業估值來看,這回真的是考上功夫了.估計龍頭溢價與門店數目將成為有力的藉口,而盈利水平跟門店質素等數據則可避則避.不過,不管報告最後寫二十頁也好,寫夠二百頁也好,又會有那家投行敢說一個「貴」字呢?
最近,已有多家零售企業公佈了中期或第三季度業績.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公司皆異口同聲的表示,內地零售市道正在放緩.當中,銷售額增長減速明顯,而成本及費用如工資等,則持續攀升,令整體盈利水平轉壞.
相反地,香港的零售市道則持續欣欣向榮,表現強勁.眾所周知,今時今日香港的零售市道,其實也是受着內地龐大的消費力所帶動.例如金飾鋪、化妝品店的營業額,超過一半以上來自自遊行旅客.假如內地的本土消費出現放緩,那為何香港的零售市場會沒有影響呢?另一邊箱,台灣的零售數據也同樣表現出色.當外圍環境看似危機四伏,一些實體經濟活動卻沒有如想像中那樣不濟.
假如有近半營業額來自內地的周大福也值那樣高的市盈率的話,那大部分營業額還來自香港的另外兩家金飾股則更見便宜了.
早前參加了化妝品零售龍頭莎莎(178)的業績發佈會.郭老闆便指出了,雖然大家經常把外圍的不明朗掛在口邊,但作為企業話事人,看到眼前那麼好的銷售數據,又怎可能不樂觀呢?亦因此,公司加大了存貨來迎接年尾銷售旺季的來臨.對於大多沒做過生意,只會紙上談兵的分析員而言,這種有前冇後的企業家思維,又怎能夠理解的呢?大家一般都是看到盈利升就upgrade,倉庫多就downgrade,「是但」寫,隨便grade.誰又會真的懂經營一盤生意呢?
另外,郭老闆提到從事零售多年,一直強調只要銷售topline增長夠勁,費用並不是重要考量.不過,最近連他也被瘋狂抽升的租金所嚇到.現時高價搶鋪的情況,是過去數十年從未遇過的.商鋪的泡沫似乎越演越烈.
近日還發現了兩個硬道理:
1. 如果想貨物賣得好,在名字前加個「i」字;
2. 將一堆荒唐的理論寫成書或一份類似報告的物體(如本篇),就能變成真理.
阿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