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業績過後



經過一輪衝鋒陷陣,12月年結的企業均先後公佈了業績.不過,由於資訊太多,一時實在難以解讀,結果分析往往只能流於表面,未能得出完備的結論.

分析工作很易讓人迷失.過程中好像知道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但當知得愈多,便會發現自己知得愈少,資訊很多時候相互矛盾,有的沒的炒埋一碟,想消化也難,更遑論下判斷.久而久之,我們便會掉進「不斷分析,沒有結論」的循環,忘記了分析的根本目的:得出買賣結論.雖然思緒還有點混沌,整合需時,但有些觀察還是可以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頗令我出奇的是,不論是大型的熱門股份,抑或是小型的二、三線股,業績會場幾乎全線座無虛席.加凳加無可加,不少遲到的分析員就只好罰企聽課.

除了因為上市公司的數目大增、公告期縮短,令場地嚴重不足外,大量金融機構(包括買方、賣方)進駐香港開檔也是原因.在大量參與者追蹤小量投資機會的環境下,可以預見好股份將買少見少,而市場操作則趨向一窩蜂,更短視.

另外,除廣東道、嬰兒床位、以及上水藥房外,分析員會議也逐漸內地化.普通話已成了大部份會議的官方語言.內地企業及資金比重日益俱增,就連傳統港企在內地的業務也比香港多,熟悉國情的分析師當然變得吃香.連英語也開始靠邊站,廣東話就更不用說了.港燦分析師只好硬著頭皮以那半鹹淡的「煲冬瓜」發問,而對中文隻字不懂的外國分析員就更難搵食了.

業績方面,在通脹升溫的前提下,利潤向上移的趨勢明顯,令多隻資源及原材料股份股價屢創新高.即使是個別板塊,如近期熱爆的太陽能股份,上游股的表現也遠較下游優勝.假若商品價格繼續抽升,肥上瘦下的趨勢將很可能延續,但當價格上升到嚴重影響實體經濟活動的水平時,價格就會無可避免的迅速崩塌.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