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只剩數個交易日,各大基金表現大多已成定數.據悉,今年表現最佳的數家基金,主理人皆來自內地,回報奇高,跑贏坊間一條街.
近年,上交所跟港交所之間的競爭經常成為大眾討論的課題.面對國內專才的挑戰,香港金融業界又有甚麼優勢呢?
每當出席一些公司業績發佈會,都會感慨香港的舊有優勢已明顯減退.現在,內地企業貢獻了香港逾半市值,而香港公司在內地也擁有大量生意.對於語言(煲冬瓜)、地理、國情、管理層等等的熟悉及理解,土生土長的港人全無優勢.我們對較小型的內地民企尤感陌生,但它們卻偏偏是倍升股的重要來源所在!訊息優勢遠遠落後於內地高手(聽聞,甚麼新政策,CPI、PPI等數據,他們一早便知道了).
最近,我對航空股做了一次簡略的研究.三家國有航空公司,國航(753)、東航(670)及南航(1055)分別公佈了非常亮麗的第三季度業績,收入及盈利均錄得可觀增長.有趣的是,三家公司的股價不約而同在十月底第三季報告「發表前」的一、兩天見頂!由業績公告天下到今天二個月內,三家公司的股價均急挫3成有多,慘不忍倒!
當消息被公開,大眾知道的時候,往往已經太遲.新聞只能反映已發生的事情.如果單單因「好消息出籠」而追入股份,凶險非常.早着先鞭的兔子已老早入滿貨,待好消息一出,便將手上的火炬交給後知後覺的烏龜們.
這並不代表閱讀「過氣」的新聞及業績毫無用處.相反,我們須要利用這些反映過去的資訊來預計未來,例如嘗試以往績推敲出來年盈利,得出合理的估值區間.
股市的玩家必須走在曲線之前.待消息出現才做反應,已經漏閘大墮後,返魂乏術.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