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於上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港兩地一連串的調控措施上.雖然措施成效有待見證,不過,港府這次出重手的勇氣的確令人刮目相看.企圖在一個資本主導和金錢至上的社會防止炒賣活動,實屬高難度動作.不管你承認與否,大家其實一直都在參與各式各樣的炒賣,並樂在其中.
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參與炒賣,應是小學時代相當流行的集圖冊(好像是變形金剛).到了中學,炒的便是明星閃咭.直至認識了股票以後,便一拍即合,不作他選.
股票、花蕊、黃金、大蒜、閃咭、紅酒、以至名畫古董皆可炒作.它們本質上又有甚麼分別呢?買家很多時候連貨物也沒望過一眼便已轉手.它們到底值幾多,又有多少人能說清?「投資」一詞被廣泛應用,並將一些屯積居奇的荒誕行為包裝成高尚玩意.炒家今天以低價買入「它」,就是希望明天以高價賣出.「它」是甚麼,誰又真的在乎?
不知甚麼時候,買樓便成為了大家生命中的第一大事.供樓供至歸西那天也未供完.幸好壽衣沒有口袋,否則還會收到銀行的追數單.希望息口趨升不會影響天國的生活質素.
話說回來,嘗試猜度聖意來投資,實在困難.即使有幸猜中,市場怎樣反應又是另一回事.若每天收市後拿當天報章上的「市況前瞻」來看看,還以為那是「笑話一則」.
與其花大多時間考量一些高層次的宏觀問題,倒不如多看業績.優秀的公司在不斷轉變的經營環境也能生存下去.存款準備金率上升1、2個百分點,又有甚麼分別呢?
零售板塊近月被受投資者追捧,雞犬皆飛.其中,兩家累積升幅不少的公司,莎莎(178)及景福(280),在公佈半年業績後,表現大相逕庭.莎莎股價勁升近二成,而景福則急挫一成有多.市場的強烈反應揭示坊間的盈利預測其實都只是斷估.幻想一旦落空,隨時打回凡間,傷亡慘重.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