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業績比天氣更難測



近日,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在中期業績公佈後大幅異動.市場的強烈反應到底只是純粹的借機炒作,抑或是這些成績單真的令投資者大失預算呢?我想,兩者皆有一點關係吧!

如果只是炒作,那就不用太在意了.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連串「嚇人」的成績單很可能不是巧合,或偶一為之的事件,而是一種新常態.我們將要面對更多的驚喜或驚嚇,未來的業績隨時比賽馬結果還要難測!

正如不少評論所指出,超低息環境造就大量游資四處亂竄,讓炒作活動大增.極為波動的原材料價格及滙率使經營環境變得異常複雜,企業難以作出預算.

假如連熟悉業務的經營者及管理層都不能把預算工作做好,那麼,大多紙上談兵的分析師及閉門造車的股民們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我懷疑這些出人意表的業績,將陸續有來,成為一種常態.

中信泰富(267)應算是一個例子.如果那些澳元的對沖合約能持至今日,相信被受批評的舊管理層今天還會被投東吹捧為賺錢之神呢.只可惜,現實並沒有「如果」.

商品價格或滙 率一面倒趨升或下跌,都不算惡搞,因為公司還可以嘗試作對沖.最難的還是,價格不斷大幅波動,公司隨時兩邊輸.最近,原材料價格的異動便讓毛利率一向穩定的葉氏(408)交出了一份叫人大跌眼鏡的失望業績.相反,相對平穩的油價令國泰(293)創出了盈利新高.

如一位前輩所說,Knowing enough to be dangerous,正是投資者今天須要面對的困境.

這裡,我們好像又回到了價值投資開山太祖葛拉漢所提出的安全邊際概念.原來,我們需要預留比我們想像中要多的安全邊際,因為我們 知道的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

阿梅 (Cartoon be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