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近年樓價飛升,我們可歸咎土地政策失敗,因而令供應出現短缺。又因建房需時,在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情況下,令房價不斷上升。之不過,這只考慮了實質供求的那一面。
房產作為民間最大的資產類別,除了實質的居住用途,房地產同時擁有特殊的投資屬性,因而令供求關係變得複雜。例如,我們也可以從投資角度去解釋樓價飛升,是因為受到環球低息環境的影響,又或是大量內地資金需要找出路所致。
更讓人頭痛的是,投資需求是一個能不斷自我擴大的需求。因此,只要在貨品加入足夠炒味,如石油、黃金、名畫等等,傳統的實質供求關係便難以成立。
對於長期在股海作戰的炒家而言,這些現象都不難理解。奇怪的是,為甚麼連奶粉這類基本的貨品,現在也會出現失衡的情況呢?奶粉真的難以增加生產嗎?
當然,水貨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怪現象。它的存在說明了基本的供求因某種原因而不能正常運作,大量需求受到約束而不能得到滿足。
就如以往蘋果的新品在推出初期總會被炒作一樣,這種失衡大多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因供應最終會很快跟上。最近聽內地的同事說,今天在內地購買iPhone5已比香港便宜了。
話 時話,蘋果公司上周公布完令投資界失望的季績後,股價便一瀉如注,頓時喪失全球市值一哥的寶座。記得在蘋果股價正如日中天之際,我寫了一篇關於蘋果的壞 話。那時主要只是看不過它強迫用戶放棄google map的霸道而寫的。當時蘋果股價直衝700美元,劍指1000美元,回想起來還真的捏一把汗呢。當然了,這些預言只能拿來作吹牛之用。沽空?講就易,這 些粗活還是留給諸位勇士吧。
雖則說類似蘋果的故事,大家其實見過不少。對於貪新鮮的顧客而言,品牌忠誠度在科技產品的世界是一文不值的。曾幾何時,我們也為擁有一部新款的諾基亞而感到自豪。
對於內地種種稀奇怪事,我都歸咎於人太多。就如早已被A股化的香港股市一樣,在一人一蚊都浸死你的前提下,香港的各個方面已慢慢被「A股化」。因此,再奇怪的事,現在已變得見怪不怪了。
一股如此巨大的洪流,又有誰能夠抵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