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想像無限大



今期繼續上週有關新股的討論.先重溫一下.上週指出,假設我們在每隻新股投入1元,未計費用:

策略1. 若即日沽出 (以上市首日的收市價減去招股價),平均回報約12%
策略2. 若持有至今 (以前周的收市價減去招股價),平均回報約39%
策略3. 若首日追入 (以前周的收市價減去上市首日的收市價),平均回報約24%

數字勝於雄辯.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各種新股策略的回報均不俗(實遠勝同期恒指),跟大家對「抽新股有so」的整體印象大致相乎.

熱門的新股在首日錄得可觀升幅,不算奇事.新股市場本身就是反應整體市況的一個不錯指標.每當股市暢旺,股民變得貪婪,聰明的推銷員就會把握良機,將大量的倉底貨推到市場上兜售.加上名人效應,以及低無可低的利息(間接迫人借錢)作餌,即使新股普遍定價高昂,也往往能吸引到大幅的超額認購.

奇就奇在,新股並非短炒一轉就了事,而是在上市後更勁,平均回報竟比起首日更要好上一倍!這現象又可以怎樣理解呢?

可能1:假定市場人士皆理智,那就是說,大股東在發行新股時真的以一個超筍價益街坊(所謂預留水位),雖則這說法相當可疑.而且,市場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先能徹底「了解」這些股市新丁的真正價值,令它們的股價在往後的日子越升越有(應該是基金經理的應酬大多吧).

可能2:市場已炒到無野炒.最妙是新股缺乏往績,想像空間無限大,更利於炒作.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去年盈利增長一倍,我們就大可慷慨地假設來年、後年的回報都能夠翻一翻.那麼,3、40倍的PE就能輕鬆解畫.換着是一家擁有十年業績的公司,經歷幾個高低浪,這種童話式的增長,就很難說得過去了.

不過,股市裡從來都沒有必贏的方式.每種操作方法都有極限,尤其當人人湧進來,就是這方程式的盡頭時.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