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這是中國



很多外國朋友對中國的一些奇怪現象都摸不着頭腦.儘管我在大陸住了一段時間,但對於國內不少謎團,其實我都不甚理解.

為甚麼月薪三、四千元的OL們個個都全身名牌?

為甚麼每平方米賣超過十萬元的豪宅小區,對面就是一堆舊得快要塌下的老房?

那又為甚麼樓價看似貴得要命(大家都說<蝸居>寫實),但整體購買力依然足以挺起樓市,令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呢?

面對一連串的「為甚麼」,也許只可說句:這就是中國.

近日看到一篇有趣的研究.一位知名的內地學者指出,倘若計入灰色收入,中國城市家庭收入很可能比起官方的統計數子高出一倍有多,而越是富庶的地區,灰色收入的比重便會越高.如果真有其事,那就是說,一些用來推算樓價是否合理的常用指標,例如平均樓價跟家庭收入的比例,將要被大幅向下調整,而修定後的數字(3.5x)仍然低於不少發達國家的水平.不過,話說回來,怎樣的比例才算是合理,又有誰能夠說準?

早前,又有報導指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調查顯示,有六千幾萬套住宅電錶的讀數長期為零.雖然消息後來又被相關部門否認了,但如果這有幾成是事實,已足夠嚇人.不過,存貨究竟有多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被消化,又有誰能夠說清楚?

這些所謂的統計數字,孰真孰假,實在無人知曉.所以,即使GDP增速比原先估計的少了一個、半個百分點,又有甚麼好緊張的呢?說到底,大家其實都只不過是憑感覺行事,而這些厚厚的研究報告,最終也要被送進廢紙回收箱裡去.

傳統智慧有時比數字可靠.早排朋友敍會,話題圍繞樓價、黃金,甚至o靚模寫真,股票完全靠邊站.我想,股市正處於相當便宜的水平.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