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的經典金句:「法則一: 不要輸錢; 法則二: 不要忘記法則一.」
畢菲特認為防守比進攻更重要. 巴郡能夠長期跑贏大市, 創造奇蹟, 秘訣在於防守. 畢菲特曾在年報中表示巴郡的防守能力遠較其進攻能力出色. 回顧歷史, 巴郡雖然不時在大牛市裡跑輸大市, 但卻往往能在熊市期間大幅反勝, 為長期的成功定下重要基石.
這想法與古時的兵法相類似: 只打必勝的仗. 在選擇大動干戈以前, 勝負其實一早已分. 只要立於不敗之地, 便有機會獲勝, 百戰不殆.
近年把這思想運用得出神入化者, 有牙擦教頭摩連奴. 摩帥的足球理念在於先做好防守. 只要不失球, 便有機會贏球. 不少人批評摩帥的足球沉悶, 但成績已代表了一切. 摩帥曾公開表示他為球隊帶來的並不是悅目的足球, 而是勝利. 面對着這樣的佳績, 還能多說甚麼呢?
那麼, 在股票市場裡, 你期望自己能漂亮地輸錢, 還是沉悶地贏錢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 雖然他們的行為, 卻反映出他們正追隨着前者行事.
每天能在最低點吃進, 然後在最高點拋出, 多麼的漂亮啊! 可惜的是, 戰績往往跟這種完美的追求成反比.
很多人把「風險高, 回報高」這句說話掛在口邊, 把它供奉為寶典. 我不但認為這句話不牢靠, 甚至有點害人不淺, 因為大家對風險及回報等概念有着不少誤解. 在我看來, 風險高並不等同回報高. 反之, 風險低也不見得回報一定低. 亦正因為這些曲解, 很多人選擇參與各式各樣的賭博行為, 例如炒買牛熊證﹑或期指期權等高風險工具, 去追逐夢想中的那些高回報.
能在幾天內贏取數倍的回報, 多麼的眩啊! 這一役或足以在友人間吹噓一生. 不過, 現實歸現實. 歷史告訴我們, 這些工具不但不能為投資者帶來高回報, 甚至是災難性的虧損. 為了追求一記倒掛金鈎、世界波, 而輸足一整季賽事, 值得嗎?
除非你把投資視為娛樂(因為娛樂一般都要付費的), 否則, 你沒有一刻需要冒這些所謂的「高風險」.
推銷員在銷售這些賭具時加句「投資涉及風險」, 就如煙商在煙包上印上吸煙危險健康, 或馬會門口張貼着戒賭熱線般偽善. 不管怎樣, 他們認為自己已做好了本分. 不賭不知時運高, 買定離手, 快來吧.
阿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