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時在電視上看到內地證券行裡的情況, 親身到場倒是頭一次.
從一個不甚顯眼的入口進去後, 我通過了一條破舊的樓梯到達一樓. 場內坐滿了男女, 看上去大多年過五十, 讓我顯得格外年輕. 雖然人數不少, 但場內並未如想像中吵鬧. 大部分人默默的坐在一排排的椅子上, 盯着大屏幕上紅紅綠綠的數字. 也有不少人埋首於布滿每一個角落的電腦, 手指忙着按動鍵盤上的按鈕. 儘管之前從未來過, 但我一點兒也不感到陌生, 甚至有種莫明的熟悉. 我找到櫃台上的一位營業員小姐, 問到:
我: 你好, 我想辦一個證券戶口,「投資」B股.
營業員: 先生,你是想開戶「炒」B股是嗎?
我: (停頓了兩秒)......我是想開戶「投資」B股, 請問有甚麼手續?
營業員: 是, 如果你想「炒」B股, 你需要這些、那些資料……
我: (再次停頓)......
儘管我多次嘗試以「投資」或「購買」等比較中性的字眼來描述我打算開戶買B股的行為, 營業員小姐還是堅持幫我換上「炒」這個生動詞作代替. 我有點感覺到, 倘若我不乖乖就範, 她是不會幫我開戶的. 最終, 我拋出了一句:
我: 請幫我開個「炒」B股的戶口!
營業員: (終於露出了親切的微笑) 好的, 沒問題!
如果連相對專業的券商職員也這樣看待股票這回事, 那普羅散戶就更不用說了.
事實上, 開戶的過程並沒有如我想像中那樣順利.
首先, 我花了一些時間去研究券商的財政狀況, 以求安心. 當選定券商後, 我又發現原來港人(所謂境外人士)是不能以港元現金(如買深B; 上B則用美元)直接投資的,要先買入港元現滙 (或從境外直接滙款進去). 我對現金或現滙這些概念當然毫無頭緒. 現金不就是現金, 還有差嗎? 不管怎樣, 這一轉一換, 將「港元」變成「港元」, 需要收取了差不多1%的差價.
然後, 我又發現了一個技術問題. 每次把錢打進取出, 我須親臨營業廳 (後來, 我才發現有少數券商跟一些銀行是有關聯服務的). 這讓我想起了舊時人們去Buckershop買股票的情況(當然我只是從書上得知). 對於習慣了甚麼也做網上解決的一代來說, 這算是十分麻煩. 不過, 我想這種不方便最終也許能帶來好處. 除了百分之百想買入或賣出外, 其他時間大可置諸不理, 並有效減少大量不必要的交易.
經過幾返折騰, 我終於開了一個B股戶, 可以進行買賣了. 那為甚麼我要花那麼多心力去買B股呢?
原因只有一個: 股價便宜!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