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我下鋪出「剪」


假如你擁有一些必勝的貼士,你會樂於跟別人分享嗎?

如果在馬場,我猜機會不高.因為派彩將會被其他跟風的投注者拖低,而令最終回報減少.即使是在賭場,倍率並不會因賭客增加而改變,但你或會擔心走漏風聲而引起莊家注意,最後被踢出賭場.所以,如果在這些地方聽到貼士,其實一點也用不着高興.簡單而言,如果真是必勝,又有誰會好心告訴你?

那充斥貼士的股票市場又如何呢?

參與者跟貼士的互動讓事情變得弔詭.新買家的加入不單止不會令回報減少,很多時候,新增的購買力甚至能把股價推高,使貼士變成事實.那就是說,聽從貼士的人將成為貼士能否成真的關鍵.只不過,最終誰能靠這些貼士發財,則另作別論.因此,在我看來,不管在那裡,貼士本質上也是相當矛盾的.

最近有評論指出新的會計制度將會令公司減少股票投資,理由是因為權益工具將來必須以公允價值計量.如果真是那樣,我認為那些管理層及會計制度均相當失敗.

會計本來只是一種記錄的方法,它並不能改變事實.一家企業的價值並不會因計制度的更改而轉變.倘若你梗把支出寫成收入,你的身家又會否因而增加呢?如果某些管理層的著眼點只在乎會計上的成績,而非對公司的真正影響,那決策就未免只流於表面.同樣地,投資者也不必過分重視會計上的盈利或虧損,因為帳面上的賺蝕,很多時候也是沒有意義的(例如物業或投資重估的盈虧).更重要的,是數字背後反映的真實意義.

趨向以公允價值反映一切的會計制度扭曲了其原意,讓一些管理層及投資者捉錯用神,只重表面,明顯是好心做壞事.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