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8C的單位究竟可以有多豪呢?也許我的思想是有點守舊.在我印象中,豪宅都是那些位於山上或海邊、擁有無敵景觀的獨立洋房.一間面向街景的深水涉豪宅?我想這就是大家所謂的“心中富有”吧!
如果只須把屋苑的價格提高,並在名字上加個一些如豪、皇、御之類的形容詞,就可將普通屋苑當作豪宅出售的話,這實在是有點兒戲.不過,現況正好如此.
這就有如在科網熱的時候,人人爭相在公司名字後面加上“. com”一樣.儘管聽起來相當可笑,但這些行為卻往往收到預期效用,成功把公司股價推高.
現在,大家也把注意力放到樓市上.專家日日討論、特首每天解說.樓市究竟有沒有泡沫呢?
對我而言,香港樓市的租金回報率長期偏低,在大部分時間也不吸引.雖然很多人(尤其地產經紀)認為租金回報率並不可靠.不過,除了這項數據,我們還有别的數字可以依賴嗎?
供求雖然能夠解答世上所有價格的變動,但若需求裏夾雜了大量炒賣者,這些數據將難以猜度.內地豪客一來便是五個、十個單位的買入,而明顯地,一個家庭並不須要住上十套房子.我的意
思是,這些假需求來去匆匆,當音樂停止,便會隨時消失.
業主們現在或會因為帳面的利潤而感到恩喜,並增加開支消費,推動經濟.但除非業主們真的把物業賣掉,否則,這些紙上富貴並不能持久,而終有一天,他們便會發現入不敷支.
或許一些特色單位及地段,的確如某些評論所言,是買少見少,因此價格易升難跌.這就如把房子當作一幅畢加索的名畫看待.作為藝術的門外漢,恕我不會欣賞.
香港現正處於一個很有趣的位置.利率跟着美國低走,通脹預期卻隨着亞洲經濟復甦而升溫.資產價格難免一漲.危險四伏,卻又機會處處.
阿梅(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