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媽媽某隻股票應值多少錢,她能不假思索的迅速回答.可是,她從來不理會什麼是PE,亦沒有看過財務報表,甚至不知道那間公司從事什麼行業.那麼,為何她能對那隻股票的價值瞭如指掌呢?
答案是,因為她知道現價.而她心中的股票價值,就是從現價推算出來.這現象稱為Anchoring.
大學課程常用例子:如果我要你猜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例如John),他的年齡是多少,然後讓你在輪盤上轉一圈.實驗証明,在輪盤轉到大數字的人的答案,會明顯比在輪盤轉到小數字的人大!為什麼?因為大家的答案會被輪盤上的數字影響而biased(雖則兩者明顯沒有關連),此謂Anchoring Effect.
同樣道理,一般人對一隻股票價值的推算,往往都嚴重地被現價所影響.如果有一隻股票,市價是二十元,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那隻股跌落十八元就應該買,如升至二十二元就應該賣(雖則大家好可能除了股票號碼以外,什麼都不知道).問題是,現價是否反映價值的理想指標?
如果有隻概念(垃圾)股,因假消息被無厘頭炒至天價,舉例一百元.之後,股價慢慢回落至九十元,很多人都會繼續買入(因心中價值是曾見過的一百元).當股價一跌再跌,不少人會一直買,直至跌無可跌,因其心中價值長期被一個不合理的現價所蒙騙(抬高).
懷著這種思維,只有一個下場,就是贏粒糖,輸間廠.當股價上升少許,你就會賣出,因你認為現價已偏離你的心中價值.但當股價下跌,你會選擇持有或增持,因為現價更低於你的心中價值,直到你把所有資本用盡,手上股票一命嗚呼.
股神巴菲特名句:“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 投資時切忌把現價和價值混為一談.
阿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