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領域經常出現人格分裂;前提一樣,結論相反,之前明明話,「因為避險,所以買金」,今日改口說,「因為避險,所以沽金」。
黃金相比起其他資產更有趣的地方,是它擁有着神聖不能褻瀆的地位,假若你大肆批評任何一隻股票(包括在700美元時批評蘋果),沒有人會在乎;但若你敢說黃金半句壞話,黃金鬥士便立刻穿上鎧甲,同你死過。
買金是一種傳統習俗,一種不能用理性解釋的信仰,就如同阿媽話新正頭不能洗頭一樣,冇得解。正因如此,我雖然無法知道黃金的價值,但我可以肯定大眾將會繼續對黃金趨之若鶩,一眾黃金鬥士將會像守護雅典娜般堅守這個黃金夢。
之不過,與其冒險到深山尋寶,倒不如販賣藏寶地圖、賣鏟比淘金更好?
金價的急挫,再次提醒我投資世界無必然,什麼也有可能。想當日牛氣沖天之時,一位朋友就拍心口說黃金若年內不見二千,批個頭我當櫈坐;世事就是咁奇,幸好我不想坐。
好消息是,黃金早晚還是會見二千,問題只是幾時而已,就如雲吞麵的售價,十年後勢必更高,但那只不過是反映成本上漲,而並非因為雲吞麵對人類變得更重要。長期來看,黃金的價格將隨着開採成本而趨升,但我很懷疑它保值的能力,即相對其他資產的價值。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黃金價格大幅下挫的同時,坊間卻出現了一輪盲搶金的熱潮;一般而言,資產要去到大家見到都運路走的時候,價格才見底。價格急挫下,散戶忙接貨,怎樣看都不是好兆頭。
另一邊廂,過氣股王蘋果的股價也持續尋底。上周,我卻看到了吉兆。多份報章的頭版不約而同大肆報道蘋果已死,壞消息一浪接一浪,股民絕望投降。
雖然我向來不是蘋果的粉,也認同大部分對蘋果的批評,但我只在乎一點:估值、單位數PE、1/3市值為現金,求其找隻工業股也不只這種估值。話晒過氣股王,破船也有三根釘,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