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海嘯及雷曼事件以後,金融界就被描繪成吸血鬼,尤其在風暴期間大賺特賺者,自然成為眾矢之的.這些批評的確有理,只不過出自一向奉行搵銀至上的港人口中,倒有點格格不入.從小學懂性以來,誰不在教你要賺錢第一?
樓價高企,地產霸權被受評撃.地產商透過囤地,低買高賣,惜貨待價而售,賺取豐厚差價.只不過,利用財技為股東創造利益,理論上又有甚麼不妥呢?地產為香港人創造了巨大財富,並不局限於少數富豪.今天生活較富庶的人士,誰不依靠房子升值及槓桿的呢?這致富公式人所共知,只要你夠膽量相信,樓價長線趨升.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公式依然奏效.
香港人雖缺乏像fb的朱克伯格或蘋果的喬布斯的創意,但卻精明無比,善於計數錢搵錢.金融業現已成為香港經濟的主幹,而香港股市創造財富的能力,更屬世界級.去年從外地轉到香港上市的公司,市值大多在短時間內倍翻.例如,從英國AIM轉到香港的西部水泥,市值便由50多億倍漲至今天的150億;而本來在新加坡上市的敏華就更誇張,兩年前私有化時市值還不夠10億,現在已愈100億.敏華去年賺6億,即光是通過市場操作,就為股東創造了本來需要花上十餘年才能賺得到的利潤.
港交所PE估值高,市值為全球交易所之冠,不無道理.它擁有讓其他交易所羨慕,那點石成金的能力.一個市場的優勢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並非單靠金錢可以打造.誰不想把公司的股份放到一個高估值、高流量的交易所上買賣呢?
資源價格飛升,利益移向上游.囤積、抬價,通過炒賣及資本市場增值,比起老老實實做生意容易.即將上市的資源巨擘嘉能可,就是通過「交易」來不斷壯大.如果曾風靡全球的<富爸爸.窮爸爸>想出本下集,大可考慮以<富商人.窮商人>為題.探討今時今日,一位hea住做,但懂得玩資本市場的商人,同一位埋頭苦幹做生意的商人相比,誰將能創造更多財富?這樣的社會趨勢,或會讓人擔心.只不過,身處其中,你又能怎樣呢?
繼續抱怨,還是嘗試認識市場,學習利用資本市場增值,悉隨尊便.
阿梅 (Cartoon by BE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